受外部经济环境、国内经济结构矛盾以及潜在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长乏力,投资结构和效益难以明显改善。
如果我们把利润分享制度的根本目的和政策建议联系起来考虑,会发现利润分享制是通过微观方式解决宏观问题,而促使微观主体进行变革的力量则又来自于宏观的税收政策。因此,从宏观经济的效能角度出发,实施利润分享制度将有利于防止中国宏观经济在未来出现滞胀现象。
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利润分享制度是不适用的。但是,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国有企业的劳动力过剩不仅仅是数量上的过剩,更主要的是结构上的过剩。但是两者有区别,剩余价值是劳动力(可变资本)带来的,利润则是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报酬所得。但是我国目前劳动力供需之间的结构性冲突还比较明显。剩余价值从本质上来看与利润似乎是同一个东西,量的表现性也完全等同。
下面考察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对实施利润分享制度的影响。利润分享制度的适应性问题就是指哪些因素影响到利润分享制度的实施。与此同时,李克强亦指出改革进程要与中国经济的实力、金融体系的成熟程度和监管能力相匹配。
第二个是微观方面包括银行业资本市场、保险(放心保)业改革和加强监管。李克强表示:我们推进金融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首先我们将继续推进利率的市场化。他还推测此次李克强讲话的目的在用开放的平台,向国际社会明确改革的坚定态度。与以往的论坛不同,被这届参会者提及最多的话题是金融改革,金融改革的呼声从未如此清晰而响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做好充分准备去应对危机,IMF已经扩大了自己的救助资金份额,同时建立双向信贷额度。这远远不够,中国这位制造巨人还要努力加入金融家们的聚会。
上海自贸区短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中国经济周刊》:上海自贸区试点对全国金融业改革有什么影响?朱民:上海自贸区的试点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对金融业管制的开放。政府债务、企业债务都很低,外汇储备、国外直接投资的净头寸都比那时要高很多,所以并不觉得有危机风险。因为中国整体来讲间接融资比重较高,融资的渠道还不够丰富。如果某个国家出现短期的问题,IMF有足够的资金来帮助遇到短期困难的国家。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不能低估外部经济波动对于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中国政府决心进一步推进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此,朱宁认为:中国金融企业从金融开放的过程中获益的关键在于,能否培育出可以抗衡海外金融企业的,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前不久中国推出了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措施,这也会继续推进。
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怎么能够在这个环境下打造出来,这是我们考虑最多的东西。洪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想我们商业银行要做几手准备,第一要有自己差异化的客户定位,比如说现在民生银行定位小微、定位到小区,要加强在支付结算、银行卡等中间业务方面的营收能力,使自己对负债业务、对资本的依存度比较低。
取消贷款利率的下限,这只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当中的一步,还会继续往前走。根据IMF的研究,中国现在和过去受到外部经济影响历来很大,尤其以前,整个外部对于中国国内GDP波动增长的冲击大概在30%左右。
《中国经济周刊》: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对中国有何意义?朱民: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改革的一个必经之路。他还认为,利率市场化是早晚的事,也许在2015年就可能会实现。专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资本账户开放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必经之路银行监管改革很重要《中国经济周刊》:当下中国金融改革您最关注哪些方面?为什么?朱民:金融改革分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宏观金融政策即货币政策框架的改革,包括汇率的自由化、资本市场的开放、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利率的市场化。在金融开放方面,中国还会继续推进金融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会场内一位多年关注中国金融改革的学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来,金融改革第一次被放在了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位置。把资本的流进和流出通过市场的方式均衡,这是对中国整体经济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这个全球经济论坛,通过智慧风暴,所热议的话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中国经济、政策的未来方向。这将会对中国的经济金融改革产生很大的影响。
9月11日,在2013年夏季方方面面,有利于促进全面改革的深化。中国的储蓄率全球最高,中国资本市场市值、银行资产规模已居世界前列,这意味着中国有对金融产品需求最旺盛的市场。
金融家的竞争更激烈对于众多奋斗在一线的金融企业来说,金融改革的信号更像是一个集结号,他们要做的就是不能沉湎于过去,而是为未来而战。在资本市场方面,李克强还指出,中国还将推进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当利率市场化以后,有一些经营不善的银行就可以被并购。渣打银行集团行政总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十分重要,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是好事,没有过度刺激,而是专注于结构性变革,这无疑是十分明智的,会有助于体系的发展。朱宁亦表示,中国金融改革的未来取决于改革浪潮下,本土金融家们将做出怎样的选择。包括对金融业务的开放,对股权结构的开放,对整个资本账户开放。
洪崎对未来金融改革的方向和银行业将要面临的挑战有着清晰判断,他常说金融改革背景下,未来的竞争不是一个勇字就能解决的。以制造崛起于世界的中国,在饱受金融落后之苦后,决定奋起直追。
但他亦担忧,金融改革会让金融行业的监管层面对不少新挑战。同时,我们也会继续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可兑换。
因为利率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防止过度竞争损害储蓄者的利益,所以必须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护储户。外部经济因素对国内GDP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不能够低估外部经济波动对中国内部宏观经济的影响。
其实从规模上看,中国已经是金融大国。还有一个是内部的管理成本要降低,这样在价格竞争上有优势。利率不是定的基准利率,短期利率是逐步由市场形成长期利率,长期利率形成合理预期,来引导企业个人等的行为,所以利率的形成机制很重要,没有这一机制是没有办法进行利率改革的。《中国经济周刊》:您对中国目前利率市场化进程有何建议?朱民:利率改革有两点特别重要,首先利率改革要形成利率形成机制。
新兴经济体的宏观经济结构比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要好很多。决策层在一次活动上就同一问题多次进行阐释的情况并不多见,这是动真格的了。
中国的商业银行同质化严重,而迫于经营上的压力,可能会向高风险领域投资,银行要提高在金融创新方面的风险把控水平。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会前和会中,李克强两次重点阐释了中国金融改革的"路线图",并特别强调了金融改革的决心。
在过去10年里,中国进口了8675亿美金的FDI,出口了2.7万亿美金的资本,这足以证明中国是一个资本输出国。中国金融业的未来愿如李克强总理所言: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已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后面的故事我们愿意也希望更精彩。
上一篇:爱心助学 圆梦信合